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增长,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等发达经济体。伴随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,快递包装物的使用量亦同步增长,与此相应,由此引发的环保问题也十分突出。经初步估算,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、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,并呈快速增长趋势。
日前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紧扣快递包装治理“绿色化、减量化、可循环”的要求,提出了未来3年我国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,列出了标准体系优化、重点标准研制、标准实施监督、标准国际化等四个方面8项重点任务。
随着《指导意见》的出台,必将推动我国快递包装业迎来一场“绿色革命”:加速快递包装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产品等相关成果转化,并不断完善标准与法律政策协调配套的快递绿色包装治理体系,全面支撑快递业绿色发展。
绿色发展理念助推行业标准落地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,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。以“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、低产出”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,不仅使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,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,造成了雾霾频发、城市拥堵、河流污染、湖泊萎缩、生态脆弱等危机。
面对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,十八届五中全会从“五位一体”的整体布局出发,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;明确提出,坚持绿色发展,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;坚持可持续发展,坚定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;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,推进美丽中国建设,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。
在此背景下,“低污染、低消耗、低排放,高效能、高效率、高效益”成为新时期绿色发展的要求。因此,快递包装业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,引起社会高度关注,推动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与加速落地已成为大势所趋。
倒逼行业向绿色环保转型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常纪文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说:“快递包装的消耗量巨大,如果不加以指导和利用,那么对资源的浪费会很多,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。”
相关报道显示,我国快递纸箱类包装废弃物只有不到 5% 被重复使用,约有 80% 的纸箱被回收,还有约 15% 混入生活垃圾直接废弃;塑料类包装材料中只有泡沫箱得到较多回收,回收率约为 70-80%;快递塑料包装袋,因为回收价低,且粘贴了塑料胶带和运单,现有的回收渠道无法处理,绝大部分最终与生活垃圾一起被焚烧或填埋。废弃快递包装材料混入生活垃圾,不仅加大了环境承载压力,也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增长。
与此同时,快递包装的结构、规格一直没有统一标准,在生产、仓储和物流运输过程中必然带来许多麻烦。各大快递公司相互竞争,各自为政,所用的各种包装标准千差万别。由于包装材料种类繁多,造成在回收分拣和再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,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,增加了包装废弃物再利用的难度。
此外,部分商家为了确保产品影响力,过度追求产品外在包装,使用大量包装盒进行精美包装,保护措施严重超出了应有的包装标准。而为了使买家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,大部分商家和快递公司都选择在产品包装上花费更多的精力。为降低物品损坏率,快递公司会对物品进行层层包裹,甚至还会塞满填充物。消费者收到快递后,基本都会将失去用途的包装物扔进垃圾桶。
据环保组织绿色和平、摆脱塑缚与中华环保联合会2019年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》指出,2018年,国内快递包装材料共消耗941万吨。其中纸质包装材料占重量的91%,塑料包装材料约占9%。而要生产、使用和处理这些材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303万吨,需要种植7.1亿棵树才能吸收。
该报告还指出,从2000年到2018年,中国特大城市的快递包装废物增加量占生活垃圾增加量的93%,而在一些大城市,这一数字为85%至90%。以这种速度,到2025年,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产生的快递包装废物将翻两番,达到4127万吨,将给环境造成巨大负担。
快递包装业迎来“绿色革命”
2018年,为实现减量化、绿色化、可循环的行业目标,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《快递封装用品》系列国家标准。新版国标鼓励快递包装袋采用生物降解塑料,提出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快递包装箱可重复使用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对推动快递垃圾减量和绿色快递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。但遗憾的是,相关国标依然是推荐性标准,而非强制性标准。
日前印发的《指导意见》,系统部署了近3年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。主要目标是,力争到2022年,全面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,逐步完善标准与法律政策协调配套的快递绿色包装治理体系,推动标准成为快递绿色包装的“硬约束”,支撑快递包装减量化、绿色化、可循环取得显著成效。
围绕快递包装绿色化、减量化、可循环三大目标,《指导意见》列出了标准体系优化、重点标准研制、标准实施监督、标准国际化等四个方面8项重点任务。
《指导意见》的落地实施,不仅使快递绿色包装的材料材质、产品设计、使用与操作、检测与评价等基本要求确定下来,还为快递绿色包装治理提供技术支撑;而且还将进一步打破产业、部门限制,实现快递包装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使用、回收处理各环节的标准协同,进而带动快递绿色包装协同治理,以小切口带动治理整个体系的大变革。
此外,《指导意见》的出台,更有利于加速快递绿色包装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。当前,主要快递企业、快递包装生产企业、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开展快递绿色包装的创新探索。
比如,京东的“青流计划”,使用了可回收材料制作的循环快递箱,一次性封签材料是可降解的,青流箱平均可以循环使用50次以上,从而减少一次性纸箱和胶带的使用,同时在末端实现100%电子签收替代纸质单签收。截至目前,京东已累计使用青流箱等循环包装超过1.6亿次,减少了3.2万吨一次性快递垃圾,节省了约20亿个快递纸箱。
而顺丰则推出了共享循环箱-丰·BOX,与一次性包装相比,丰·BOX有效解决了成本高、破损多、操作效率低、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。其不仅开创了用拉链代替封箱胶纸、易拆封、可折叠、防盗、内绑定、无内填充等产品结构创新,还增加了防水、阻燃、隔热保温等特殊性能。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预测,1000万个丰·BOX将可替代5亿个纸箱、14亿米胶带以及225万立方米填充物的投入使用。
常纪文告诉记者,《指导意见》的印发,有利于快递包装物的再生或者再次利用,更有利于培养资源节约、循环利用的社会氛围。
可以预期,随着快递标准化工作的持续落地,快递包装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,包装耗用量不断降低,环境污染必将大大降低,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递业发展之路也将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