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NEWS

  
让快递包装,来有所寻,去有所归
来源:网易 | 作者:包装设计 | 发布时间: 2022-01-25 | 2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本文转载自可持续消费倡议

  

  “双十一”、“双十二”、“年货节”浪潮般一波一波呼啸而过,无论是好物到手的欣喜,还是实物落差的抱怨,丢在门外的都是曾经包裹欣喜与抱怨的快递纸箱和包装袋。

  

 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,2021年“双十二”当天,全国邮政、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4.6亿件,同比增长超20%,创下历史新高。

  

  这些快递包装都去了哪里?网购在带来便捷的同时,大量快递包装被丢弃,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

  

  点击播放 GIF 0.0M

  

  前段时间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》,对推进快递包装“绿色革命”作部署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各类快递包装中,电商企业的快递包装占了七成。而当下,纸质类快递包装材料只有80%能够被回收利用,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更是由于回收价值低,大都成为了永久垃圾。

  

  下面的这些数字,令人稍感安慰。

  

  除去折损率,每回收一个纸箱可减少37克碳排放,去年“双十一”期间仅纸箱回收一个环节,减碳量就达3700吨,相当于全国3700辆车200天不上路。

  

  做好“回收”绝非易事,但已经有快递企业开始“内卷”了。

  

  玩转循环看顺丰

  

  最近,一条关于“可循环70次快递箱”的新闻走红网络。

  

  顺丰速运推出新一代循环快递箱,最多可循环70次,不用胶带封装,用魔术贴粘合即可重复利用。

  

  据介绍,这款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的快递循环箱叫“π-box”,是在此前顺丰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快递循环箱“丰-box”基础上推出的升级版,已经率先在杭州、上海等地试点应用。π-box整箱材料96%可回收、易清理、抗戳穿性能较上一代产品提升100%,有效保护寄件安全。采用简单易操作的自锁底折叠结构和全箱体魔术粘贴合模式,免去使用胶带纸、拉链等易耗材料。

  

  目前,π-box共推出6种规格,寄件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物品实际大小,选择使用,价格与以往纸箱收费一致。

  

  自投入使用以来,顺丰在杭州共计投放25000余个π-box,月均有2万人选择使用,截至目前,累计使用量达到8.8万次。

  

  成本节约数京东

  

  京东也“应运出招”。截至2020年底,京东物流带动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用量近100亿个。

  

  京东物流与永康市知路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知路科技”)达成战略性合作,为京东物流提供循环快递箱“青流箱”,知路科技生产的循环快递箱采用可回收、食品级的PP再生材料,折叠结构,无需使用任何胶带,利用电子面单防盗锁体封箱,面单移除才能开箱,可循环使用达50次以上。

  

  值得注意的是,“青流箱”单次使用成本比传统包装降低30%以上。

  

  按京东年投放50万个循环快递箱计算:每个快递箱使用一次就意味着减少使用一个纸箱,月循环5次,一年就减少3000万个纸箱及1.2亿米胶带的使用。

  

  对于打造绿色环保、低碳物流,京东物流持续加码投入。今年“双十一”前夕,京东物流宣布继续投入10亿元用于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,未来5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35%。

  

  源头绿色找德邦

  

  作为国内大件快递领头羊——德邦快递一直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并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果。

  

 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,实现更高的环保效益,德邦快递推出了大量的环保产品,包括循环袋、循环包装箱、智能循环箱、无胶带纸箱等。据悉,德邦快递目前已投放循环中转袋116259个,累计使用 570 万次,平均循环次数49次,最高循环次数155次。

  

  同时,针对快递包装中难免会使用到的塑料袋,德邦快递更是积极借助科技力量,将一般包装袋厚度从7μm降到5μm。截至2020年底,德邦快递已累计投入使用减塑塑料袋19860万个,直接减塑1324吨。

  

  在运输过程中,德邦快递坚持绿色运输战略,通过定制化新能源汽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,创造更好的环境效益。

  

  看得到、看不到的物流业在努力,但不可否认,当下循环可持续的包装仍未普及。一位市民说:“国庆节在网上买了几只螃蟹,当时选了能回收的环保保温箱,但收到货一看还是用的一次性泡沫箱,快递员也没有把箱子收走,最后还是当垃圾扔了” 。

  

  显然,成本问题是电商、快递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,也决定着绿色环保类的新型材料能否大面积推广。绿色可持续不仅是环境部门的工作,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,政府的顶层布局、企业和市场的全面跟进、消费者的理念与行动配合,缺一不可。

  

  但我们相信,路虽远,仍可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