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装赏析
Pack Case
层数不应超过3层、成本不超过售价20%……日前,工信部组织完成了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(征求意见稿)的编制工作。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,以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,引导绿色生产、倡导绿色生活(《人民日报》3月30日)。
过度包装是一种常见现象。小物件大包装、轻物件重包装、重复包装等过度包装花样百出,从茶叶、月饼等食品到口红等化妆品,均穿着多层“外衣”,既增加了生产成本、消费成本,还浪费资源、污染环境。
针对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现象,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包装层数、包装成本、必要空间系数等角度,分别给两类商品包装行为套上了“枷锁”。
由于是强制性国标,意味着企业必须执行。新标准的出台,是遏制过度包装的第一步,标准越清晰、完善,商品包装就越容易“瘦”下来。因为企业在包装方面有了刚性指南,不容任性包装;同时,这也为行政部门执法监管提供了铁的依据。
当然,强制性国标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,还取决于具体落实。对监管部门来说,既要对上、中、下游的企业包装实现监督、执法全覆盖,也要鼓励业内人士和消费者举报过度包装行为。
另外,落实新的强制性国标,还需要探索新办法。比如对过度包装进行征税,就值得探索研究。
目前,部分商品已经通过创新设计等手段控制包装,取得了成效。但也有一些商品继续以过度包装为卖点。对此,能否建立商品包装“红黑榜”,也不妨考虑。红榜鼓励节约包装,黑榜警告过度包装,有望产生积极作用。◎冯海宁 媒体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