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装赏析

Pack Case

  
限制商品过度须给标准装上“牙齿”
来源:齐鲁晚报 | 作者:包装设计 | 发布时间: 2021-09-09 | 29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如何让标准富有执行力,使得商品强制标准的“强制”实至名归,恐怕还需要监管配套,真正给标准装上“牙齿”,解决好对于不执行标准、过度怎么办的难题。

  

  □房清江

  

  层数过多、空隙率过大、过于豪华……不少消费者反映,目前市场上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还存在过度、不环保、不节约的情况,超出了本身的基本功能。针对此现象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新修订的《限制商品过度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,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。

  

  过度在消费者身边相当普遍,往往是商品的体积越小,物就越大。如药品、零食甚至出现比商品还重的现象。而在流通环节,随着快递物流的介入,加剧了“重复”“超量”的乱象,例如消费者拆快件取商品,就有了“剥洋葱”“玩套娃”的感觉。这些基本源于“商品+快递”的简单粗暴叠加。

  

  导致过度泛滥的原因,总的来说是商品缺乏规矩约束,一方面养成了粗放粗暴的习惯,忽视了精细化的考虑;另一方面则纵容了营销无底线求大、求奢的盲目,导致理念、文化的跑偏。

  

  修订和完善过度要求,建立起更明确的国家标准,毫无疑问是给商品行为划红线、立规矩。此次针对31类食品、16类化妆品的提出了规范性要求,相应确定了空隙率、层数和成本要求,以及相应的计算、检测和判定方法,给“过度”的认定打造了更为直观的尺度,为商家的商品生产与营销的应用提供了清晰的遵循规范。

  

  当然,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强制标准只是此前规范的完善与升级,并不是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,理性而言,如果此前规范得到较好执行,恐怕商品过度的现象不至于会如此普遍,在一些领域也不会变本加厉。

  

  正因如此,如何让标准富有执行力,使得强制标准的“强制”实至名归,恐怕还需要监管配套,真正给标准装上“牙齿”,解决好对于不执行标准、过度怎么办的难题。一方面,完善行政管理办法,建立监管执法机制,对过度行为实行强有力的监管,对违规的给予严厉的经济惩罚,对过度的商品责令下架,从根本上堵住滥用的破窗。另一方面,则需围绕垃圾减量与的绿色环保应用,加快配套完善环保、可循环物应用的经济政策,如对等非环保的材料及物生产等环节提高税率,增加成本,倒逼商家节约,从而自觉扬弃“过度”,并加速完成环保替代。

  

  总之,要通过有形的监管和无形的调节,真正创造出过度受罚,规范、绿色受益的市场环境,执行标准才会形成自觉。